No.1写在前面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当代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年出版并荣获惠特布莱德首作奖的长篇小说。
全书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叙写了女主人公珍妮特,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对自我同性倾向的认同而遭受到了来自教会、家庭的压制。最终为追寻自我和真爱而最终走上与家庭、教会决裂的道路的故事。
珍妮特·温特森,其实是英国极富争议的当代女作家之一。
而最奇特的一点是,这是一个在宗教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同性恋作家根据她自己的成长经历,通过融入神话传奇、童话寓言等而写出来的一本有趣的小说。
通过与《圣经》的互文,采用互文性叙事结构,以《圣经》旧约前8篇的篇名:创世记、出埃及、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约书亚、大审判、路德记作为小说每一章的标题。
全书时而有趣到让人发笑,时而悲伤到近乎残酷的独特写作风格,轻描淡写地揭示了悲喜交替这一生活本质。
No.2全书简述
一、童年的孩子总是天真烂漫
书中的开篇——创世篇的开头有一句话读起来总感觉很有意思:“和大多数人一样,我跟父母生活了很久。我父亲喜欢看人格斗,我母亲喜欢与人格斗;喜欢的内容并不重要。她总是站在光明正义的一边,就这样。”
二、宗教使父母疯狂
小珍妮特在失聪时期,并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关心与爱。
母亲对宗教的热爱程度之深甚至与一众宗教热爱者都认为小珍妮特不回应任何人的话是进入了一种宗教的狂喜阶段。
极具讽刺意味的同时也在侧面揭露了小珍妮特对自我认同与众人不同的一方面原因——缺乏足够的父爱与母爱。
三、桔子是唯一的水果
全书中每次小珍妮特难过伤心或者受伤的时候母亲总会给小珍妮特橘子吃;
失聪时接受手术治疗期间母亲来看望小珍妮特带的是橘子;好朋友艾尔西来陪小珍妮特时她们一起分享同一个橘子;
母亲忙着宗教事务让父亲来看望珍妮特的时候带来的水果也是橘子~其中母亲曾告诉小珍妮特:“毕竟,橘子是唯一的水果了。
四、勇敢追爱亦难舍亲情
随着珍妮特的长大和自我意识的显现,充满了宗教气息的小镇的各方面都与小珍妮特所想格格不入时,作者通过思考最终发现,橘子并非是唯一的水果,命运也从来都不只有一种可能。
作者笔下的珍妮特的个人意识最终觉醒,却也在经历了反叛教会与母亲之后,最终与母亲冰释前嫌,并与自己的内心达成了和解。
五、婚姻如桔子,总有百般不同
一段真正的爱情值得等待,与其匆匆忙忙地与一个“魔*”结为夫妇不如自己一个人终生与宗教为伴。
婚姻就像橘子,而人生从来都不是只有一种水果。
六、桔子为引,不变的主题是成长
全书以橘子为线索,表达出了作者从年少时对自我与个性自由的精神的渴望与追求到最后与世界握手言和。
反映社会的同时,也通过小珍妮特这一角色写出了此书隐含的主题:成长。
No.3写在最后
本书首篇创世篇中写道,七岁的小主人公珍妮特“最喜欢16号部落:喀尔巴阡山脉的布足勒。
那个部落的人相信,如果有只老鼠找到你掉下的头发并用它造了窝,你就会犯头疼。
如果那个老鼠窝够大,说不定你就会失心疯。”短短的几句话,小主人公对世界万事万物浓厚的兴趣跃然纸上。
然而,最令人感叹的不仅是小珍妮特童言童语惹人喜爱,更因这番话的背后折射出了我国教育文化系统中,儿童自我与爱好的缺失问题。
曾经读过一篇关于中西方的教育文化与性格培养的文章,其中这样写道:
“美国人强调效率、竞争和独创性,而中国人将严谨规划放在首位;美国学校,讨论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中国教师喜欢讲课、考试、编写千篇一律的标准教案,培养整齐划一的高材生。”
众所周知,国外的教育近代以来一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英美的启发式教育、批判讨论式教学。
尊重学生自我个性发展,不怕学生挑战权威,培养出来了各种各样的创造性人才;
而中国的人才培养囿于环境、人口基数过大等种种原因,出现的是千万个脑子,相近甚至相同的思维模式!
中国学生十几年来习惯了一种被动思维,逐渐的对任何事物都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