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敢于作出选择,你的 [复制链接]

1#
白斑医院有哪些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有人说,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虽然,作出选择,不一定能收获光明与喜悦,但随着时间流逝,一定会有所改变,比如,与自己和解。

那么,敢于作出选择的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他们又是如何改写命运,来化解曾经遭受过的痛苦呢?

由当代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创作的长篇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就是通过自传的形式来阐述选择的重要性,或许从她的故事里,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这部《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以书写作者本人的同性情感为主线。女主人公珍妮特是一名孤儿,被宗教信仰的家庭收养。受母亲的影响,加入了教会,参与传教活动。由于缺乏家庭温暖,对同性产生爱慕之情。她的同性情结,被朋友出卖。面对教会的打压,母亲的憎恨。她选择离开家乡。多年后,重回故乡,发觉母亲的变化,她决定以另一种方式实现自我救赎。

小说一经问世,便被评为惠特布莱德奖获奖作品,被收录为英国英语系学生必读的经典读物,入选《卫报》死前必读的本小说。更被改编成BBC热门剧集,荣获戛纳最佳剧本等多项大奖。

作者珍妮特温特森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成为一名作家,并于年被授予杰出文学成就,荣获英帝国勋章。中国作家张悦然评价这部小说,是温特森小说世界的入口,故事从这里开始。而所有的故事,其实也都在这里了。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她的世界,品读一段关于选择的故事

01人类的原罪,源于何处

“橘子是唯一的水果。”这是母亲留给珍妮特最初的认知。

在珍妮特的童年记忆中,她与大多数的孩子一样,跟父母一起生活。在她眼中,“父亲喜欢看人格斗,母亲喜欢与人格斗。她总是站在光明正义的一边。”文中第一句,便表达出母亲在她内心的份量。

母亲,是个虔诚到有点极端倾向的基督教徒。在她的世界里,身边要么是朋友,要么是敌人。特别是她的世界观,直接表现在亲子关系上。因为羡慕圣母玛利亚不需要与男性接触就能养育孩子,所以,她领养了珍妮特。在她眼中,性是不洁的象征,也是她的敌人。

母亲是家里的主宰者,就像父亲什么时候能看电视,客厅什么时间段开放,家务如何分工,该持什么信仰,跟什么人接触,结交怎样的朋友,这些都由母亲说了算。

母亲成为了珍妮特信仰的启蒙师,她同时也梦想把女儿训练成“传教之子,上帝之仆”。只是,面对女儿的困惑,她能给予她的回复,永远只有一个:“来,吃个橘子。”不容质疑,也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所以,珍妮特在潜移默化中,也将宗教信仰当作了一生的信念。

对珍妮特来说,她的童年时期,缺少与父亲的互动,也缺乏母亲的温情。所以,她渴望母爱与被认可。然而,无论她怎么乖巧顺从,母亲都会表现出某种强势的执念,更在不知不觉中,为她埋下了罪恶的种子。以至于她虽然一度热衷于成为优秀的传教士,却又抵挡不住来自其他女性的亲密接触。

在这段家庭关系中,母亲拥有绝对的掌控权,女儿只能在她的示意下去做令她感到安全靠谱的事情,但,她却从来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或者,从宗教信仰的角度,她奉献了一生,但从为人父母的立场,她只是把孩子当作了为实现神愿的一种工具和载体罢了。

正如,作者在书中阐述母亲的思想:强迫它,让它运转,榨出它的灵*,直到如你所愿,你觉得它该什么样,它就什么样。

02童年缺失什么,便会终身渴求什么

当灵*被禁锢,想挣脱枷锁的欲望就会愈加强烈。

珍妮特曾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吉普赛老妇人抓住她,帮她看掌纹,并对她说:“你这辈子不会结婚,永远不会,而且你将终生漂泊。”

这段可有可无的小插曲,在珍妮特随后的人生经历中,一语成谶。从小到大,母亲一直在给她灌输“以纯洁之身侍奉上帝”这类思想。为此,那些懵懂的岁月,一直接受着母亲关于《圣经》故事的洗礼。

自从牧师说“最圣洁的人也会突然被恶魔迷住心窍”,母亲便对她再三强调“好女孩的座右铭是:防患于未然”,要与异性保持距离。或许,是基于母亲执念下的领养关系,父亲并没有太多的投入。所以,异性于她不外是三种:一是像父亲那样若有若无的,二是像芬奇牧师那样充满诡异的,三是会给女性造成名誉伤害的。

母亲眼里信仰高于科学,她反对学校教育,但在法律面前,只能妥协,同意送女儿去读书。而这种妥协夹着抱怨。当她在学校被同学们嘲讽与排挤,被老师误会,不想再去上学时,母亲只是冷冷地对她说:“不想去也得去。来,吃个橘子。”橘子,成为了一种命令与洗脑。

她甚至连珍妮特因为淋巴腺发炎导致耳朵聋了,都没有察觉。直到女儿住院了,她才意识到。医院感到害怕与孤苦,需要母亲陪伴在旁时,却是另一位信徒艾尔西陪伴她度过,母亲只是给她留下了一盆橘子。

因此,当艾尔西,梅兰妮,裘波莉,凯蒂相继出现在她的身边,与她亲近,她彻底沉沦了。有别于被母亲囚禁圈养的滋味,她尝到了另一种温暖。正是她童年所渴望的母爱,温柔的,美好的,平和的。而这份感情没有得到正确引导,就会越陷越深。于是,她陷入对同性的依恋,无法自控。

她隐约记得第一次见到梅兰妮时,牧师的面包车上,有一句标语:天堂还是地狱?由你决定。于是,她的情感选择了天堂,但,母亲眼中,她成了基督教中最阴暗的恶魔。

03不是所有的黑暗,都需要光明

有些人,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人;有些人,得到了新生;还有些人,仍在夹缝中苦苦挣扎。

她与梅兰妮常常一起读圣经,拥抱亲昵,相互陪伴,她感应到某种异样的情愫,她不确定那是什么感情,但她想见她,她爱她,希望时刻在一起。因为这种力量,可以使她忘记母亲对她的控制。所以,梅兰妮就像她的救世主,能在她感到无助与悲伤的时候,给予她爱抚。

可在基督教中,同性之恋是一种罪恶,是被禁止的情感。她们的行为,被艾尔西举报,牧师向母亲提出了警告。接下来,大人们上演了大审判,将她视为撒旦,被恶魔附身。尽管,她爱上帝,但也爱梅兰妮。只是这两种爱不被允许同时存在。他们把她关押了起来,梅兰妮离开了她。

她觉悟了,墙是庇护,也是限制。母亲就是这堵墙,信仰也是这堵墙,从小护佑她长大,却也限制了她的自由。母亲为了消除掉肮脏的污渍,将珍妮特所有的信件与笔记,全部烧毁。最终也毁掉了她在女儿心目中神圣的印记。

珍妮特得出一个结论:不管爱上谁都无所谓,但如果她对女人产生了浪漫的情愫,就是罪孽。而她对上帝的爱,对女性的爱,这两者是对立的。经历了与母亲、牧师的较量后,她为自己做出了新的决定:退出教会!她要逃离这种约束。母亲对她的驱逐,使她不得不另觅出路。她搬出了家,一边卖冰激凌一边赚钱养活自己。

直到多年后,当别人问起她有多久没见她的母亲时。她从几乎失忆的过去中,开始意识到该回家看看了。再度重逢的时候,母亲像没发生过任何冲突,还是用以前的口吻与她对话。原来,母亲所信仰的迷途人协会因为莫克姆旅店发生贪污事件,已经解散了。

这事令母亲大受打击,更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清楚地喊出: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这预示着,母女俩在某种观念上的和解。正如珍妮特所说“但我没办法融入某个家,也没办法抛弃自己的这个家。”

“时间是最厉害的杀手,人们遗忘,厌倦,变老,离去。她说,用历史的眼光看,我们之间其实也没多少事。”

04结语

相信看过这本书的读者,都会情不自禁联想《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同样是受到封闭家庭的迫害,同样是在寻找出路,但不幸的是珍妮特留在了夹缝中,既未寻找到新的出路,又离不开旧的时空;而塔拉在饱受精神折磨后,毅然挣脱了枷锁,与原生家庭彻底割裂,拥有了自己全新的生活。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摆脱原生家庭造成的影响。

因为,自我救赎的路,从来都不容易。但敢于选择,多少会有所改变,时间会给你答案。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