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燃烧女子的肖像凝视成为深爱的永恒,回 [复制链接]

1#

当我还在为《小姐》中两位女子为自己摘下爱情胜利的果实鼓掌时,《燃烧女子的肖像》似乎又将我拽回了现实中来。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年的法国布列塔尼,在那个充满礼教束缚的时代,女人在婚姻当中就只是一种商品。由画家将画像画好后送去夫婿家,若是看上了,那就可以迎娶。画像则会在同意婚事的那一刻,被挂在男主人的家中。

但要是觉得画像上的女人不好看,或是不中意要退了这门婚事,那这名女子身价则会大跌,更会影响到今后的生活。

可惜,殷实的富家小姐却在出嫁之前选择了跳崖自杀。

01超越性别和地位平等,是对真实爱情的剖析

根据女仆的说法,埃洛伊塞的姐姐是在与她散步的时候,悄悄地纵身一跃跳下了悬崖,即使在惊恐地坠落中都不曾尖叫一声。

当得知姐姐死去,自己将要代替她成为新娘时。埃洛伊塞除了愤怒,并无他法。在那片孤岛上,除了做弥撒,她不曾接触过外界的其他。在这位善良纯真的姑娘心里,她从未想过要用死亡去反抗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她有的情绪只是愤怒,像其他普通女孩一样,身着修道服,每天定时做弥撒。

埃洛伊塞的善良是所有法国年轻待嫁姑娘的缩影,从修道院出来,便在家等待父母安排自己的婚嫁。她们不曾了解过爱,以为爱情就是结婚生子。她们对婚姻的不确定和恐惧满满地写在了脸上,但又害怕送给未婚夫的画像没有真实地画出自己最美的模样。

在爱情的空白和渴望被看到自己最美的灵*中,埃洛伊塞和同为女人的画家犯了最致命的错误——她们在一场篝火中,尝试了去凝望彼此最深处的灵*。

与世隔绝的孤岛峭壁,波涛汹涌的大海,对应着两个孤寂灵*的荒凉。即使整部影片中,男人担任的角色除了搬运就是划船短短不过两分钟的戏份,但两位女主没有一刻不是生活在被男人压迫的环境之中。

待嫁的埃洛伊塞在恐惧婚姻和渴望爱情中生存,女仆人在独自承担偷尝禁果堕胎的痛苦,就连拥有一技之长的女画家,在展览自己画的时候都只能假借自己父亲的名字进行展出。

历史中被压抑的女性的声音与身体。导演瑟琳·席安玛在闭合的小世界里,用古典的油画质地镜头为我们勾勒出了不仅是迷人的情感风暴,还有一场沉浸式的情感体验。

这不是一部纯粹的女性作品,身为长期以来一直研究性别议题的席安玛比谁都清楚,当我们真正能够把爱情致于性别之上去探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爱情的含义。

02从燃烧到凝视,再唯美的爱情终将逃不过分别的一瞬

在《燃烧女子的肖像》开篇,画家玛丽安作为一个模特的身份被放在了长凳之上,这是画与被画的姿态,是凝视与被凝视的姿态,这样的平等和流动也一如既往地贯穿了整一部影片。

女画家受雇给埃洛伊塞画画像,在与其母亲的交谈中,两人达成共识欺骗埃洛伊塞,只是告诉她自己是过来陪她散步的同伴。第一幅画像很快完成,画家玛丽安才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着一件不尊重别人的事情,因为透过埃洛伊塞单纯的眼神,她看到了这位年仅19岁女孩的信任和美好。

无论是爱情和交往的层面,玛丽安都不愿意让自己成为一个骗子。所以,她选择了坦白。这次的坦白,换来了夫人的离去和埃洛伊塞对自己画技的质疑,也由此打开了两人坦诚相待的大门。

玛丽安这时才明白,自己主观臆断的人物画不出最真实的灵*。她开始和埃洛伊塞交谈,与她参加篝火晚会,听她给自己讲述古希腊神话。

可是事实证明,她们都无法打破传统封建观念的如影随形。

先是篝火晚会上,埃洛伊塞第一次凝望玛丽安,以至于裙摆着火都无所动容。只可惜在她们还没有来得及心意传会时,众人已经冲上前去把火扑灭了。

在叙述奥菲斯来到冥界寻找亡妻的寓言,奥菲斯最终没有忍住回眸看了一眼妻子,违背誓约,最终妻子也失去了回到人间的机会时。玛丽安对此评论到,也许是奥菲斯自己选择了想在回忆中爱她;而埃洛伊塞则说,也可能是妻子呼唤奥菲斯回头看她的。

两人眼神交会,确定了要为这场疯狂的爱情来一次不计代价的狂风暴雨。

即使到最后,她们都没有问过自己与对方相爱是不是一个错误。这是抛开一切审视意味的爱情,在这座孤岛上,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试图剥离男性话语去独立活着。

导演席安玛无时不刻都在把每一帧的镜头营造得更有诗意一点,即使是三人决定形成阵营帮助女仆去堕胎的时候,在肚子里的孩子消亡的同时,女仆手握躺在床边男婴的手,一半哭泣一半欢喜。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掀翻雪白锦缎,却发现下面只是一碗汤”。若不曾努力爱过,走向对立和分裂,我们永远也看不到爱情实现最美好的方式。

在《燃烧的女子肖像》中,埃洛伊塞对玛丽安说:“你是否知道爱是什么味道?并不是世间一切都那么短暂,譬如一往情深、发自肺腑。”

她们冲破了世俗的眼光去深爱,在那条午夜梦回的长廊中,在巨浪暗礁的沙滩上,还有雪白无暇的床沿边。与其说玛丽安是在唤醒埃洛伊塞灵*深处的欲望,不如说是加速了埃洛伊塞渴望爱情的终局,从而将其进化为成功的富家太太。

最后,玛丽安按照原本的节奏告别了城堡,在推门离去的那一刻,她选择了回眸望去,穿着婚纱的埃洛伊塞和她内在的美学想象若合一契。此时,她终于成为了俄耳甫斯,埃洛伊塞则成为了欧律狄刻。

03从突破到挣扎,是对女性进步最真切的启发

导演席安玛说过,她所理解的真正悲剧,是先赋予两人爱情的可能性,再使它终因男权社会的运作机制而归于不可能。她善于在一个精心打造的小世界中将人物的情绪调动到最极致,她更善于对人物之间的情感流动进行最细致的捕捉。

玛丽安与埃洛伊塞分别多年期间有过两次的可能相遇,一次是在同样密闭空间之间的画展上,玛丽安听到了背后的呼唤,穿越人海后也只是看到属于艾依洛塞的另一张画像。彼时,她已为人母,手边牵着同样温顺可爱的女儿,膝边还是放着那本旧时一起看过的神话,还是原来的28页,还是一样的没有忘记。

另外的一次,是在密闭的音乐会上,镜头代替了玛丽安的凝视,我们看到了坐在角落的埃洛伊塞,她开始有了贵妇人的模样,皱纹和眼神随着时光变得愈发真实。当《四季》的钢琴曲奏起之后,她一边压抑着痛苦,一边强装欢笑。

在这场仅有女性为线索的叙事之中,除了感受非正常爱情的虐恋,回归我们自身,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客观剖析电影,找到推进女性进步和社会成长的重要方法。

在这段纯粹的爱情故事里,没有哪一方成为了失败者。她们的果敢认爱就已经给那个时代划上了重重一刀,这种爱是解放的,是会继续生长,并且有未来的。

期待我们记下所有关于爱的体验,期待当爱与凝视交汇时,我们真正感受到爱与平等给我们以最真切的意义与启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