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牛年消费,如何继续“牛”
——从春节消费“开门红”看中国经济强大动能
光明日报记者张翼董蓓
牛年春节,我国消费实现“开门红”。据商务部监测,牛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11日-17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比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
春节假期消费市场的热度,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潜力。
这个春节不一样,超1亿人就地过年,但疫情不能阻断亲情的流动。今年的春节消费市场在传统的喜庆、祥和、温暖和红火之外,还呈现别样的新特点新变化,彰显出中国经济强大的内生动能。有理由期待,中国消费“开门红”后还将继续“牛气冲天”。
消费者在重庆市江北区大融城商场挑选化妆品。新华社发
就地过年,为春节消费市场吹来新风
在北京工作快一年的90后小何平时不下厨,经常点外卖。今年她选择和朋友一起跨年,两人在线上订了一些熟食和半成品,还在超市买了饺子皮准备一起包饺子。她说:“包饺子是过年的一种仪式感,往年都是父母来备料和面,今年我们自己过年,没有父母的手艺,买点现成的材料自己也要做一做。”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味道最浓、持续时间最长的节日。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是中国人最具仪式感的一餐。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全国超1亿人就地过年,这当中年轻人占据较大比例。他们大多是第一次没有和家中父母、长辈一起过年,首次承担张罗一桌年夜饭的“重任”,纷纷“各出奇招”。
24岁的小于和她的朋友们一起订了一家桌游室、投影仪等设备齐全的日租房,大家一起逛超市购买食材,在房子里准备年夜饭,热热闹闹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和往年大量快递从大城市发往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不同,今年春节期间,“双向流动”成为最大的特点。在北京当老师的张女士家里,早已堆满了妈妈从家里寄来的各种东西:烧鸡、香肠、饺子馅、坚果……妈妈担心女儿第一次自己过年东西备不齐,甚至连煮饺子用的笊篱都专门替女儿买好从吉林寄到了北京。而张老师也提前买了很多北京的特产和一些礼盒当作年货寄给在家乡的父母,表达节日的祝福和对家人的思念。今年,很多像张老师这样就地过年的人们纷纷和家里人以快递的形式互寄年货,线上团圆。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年货大集。胡良川摄/光明图片
数据显示,百万商家假期外卖不打烊,在线餐饮销售额比去年春节同期增长%,年夜饭系列商品销售额比去年春节同期增长54.9%。
今年春节,广大餐饮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丰富菜品种类,创新线上线下经营模式,努力为消费者特别是就地过年群众提供安全、优质、多样的餐饮服务,餐饮消费红红火火,年夜饭套餐、半成品年夜饭外卖销售火爆,线下餐饮表现也十分抢眼。
春节期间,大型支付机构监测餐饮商户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3倍,部分外卖平台线上餐饮消费额增长2倍以上。除夕当天,有的平台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70%,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位居前五位。一些老字号餐饮企业也加快上线上云,北京部分餐馆外卖销售增长1倍以上,收入占比超50%。各地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内许多餐厅一座难求,生意红火。上海、安徽、青海、陕西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79.0%、40.5%、21.0%和18.1%。
就地过年推动居家用品消费大幅增长,年货礼盒、家电家居、休闲食品、换季服装、健身器材等传统产品销售火热,再加上春节恰逢情人节,金银首饰、美妆产品、鲜花手礼等品质商品消费尤为旺盛。从买商品到买服务,春节期间,服务消费同样呈现爆发式增长,拉动餐饮、文娱、酒店等行业快速复苏。
阿里巴巴日前发布的《把爱送回家》春节消费报告指出,就地过年催生诸多消费新现象。家乡年货反向狂奔与淘宝式拜年相映成趣,人们遥寄“乡愁”;一人食、半成品年夜饭,拓展了年夜饭外延;出行半径小了,但玩酒店、逛景区和“云旅游”成为春节热选;留在城市过年推动“自嗨经济”,宅家健身、观影、养宠为春节消费市场吹来新风。
新潮流亮眼,安全智能消费迅速壮大
在河北、福建、山东、广西、甘肃等地,云端看烟花、逛庙会、赏花灯、走亲友、买年货,感受十足年味。在云南、广东、湖北、黑龙江、新疆、西藏等地,“一部手机逛商圈”“线上云花市”“线上打年货”等活动,线上领券、线下打折,让就地过年群众得实惠。
网购年货、“云端过节”、数字红包等消费方式成为今年春节新潮流。疫情不能阻挡中国人欢庆春节的脚步,疫情防控带动安全、智能消费迅速壮大,无接触交易服务加快发展……随着5G和4K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这个牛年春节越来越多人“云”过年,随时随地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新享受新体验。
2月17日,支付宝数字生活平台发布新春数据报告显示,就地过年催生了云上互动、娱乐、消费大爆发:线上派红包增长近%,有2.6亿人在线上写福送福。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全国网上年货节”,假期前6天网络零售额超亿元。北京、深圳、苏州等地发放上千万元的数字红包,让当地群众率先享受智能科技带来的特殊年味儿“大礼包”。
年春节黄金周,非接触、少聚集安全消费成为共识,预约制、错峰式休闲度假广受推崇,居家购物、网上过节、到家服务、近郊游玩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品质性、升级型消费需求集中释放,消费市场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借助不打烊的网购、快递等渠道,就地过年群众与家乡亲人互寄年货特产。
广东潮州古城春节迎游人。新华社发
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月11日(除夕)至2月17日(正月初六),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6.6亿件,同比增长%。在快递包裹中,最多的是从各地发来的特产食品。流动的年货催生了新的消费需求,激活了庞大的内需市场。
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这个春节,百姓的消费清单也更加丰富,品质消费成为时尚。春节期间,汽车类商品、高端日用品、宠物产品等销售实现成倍增长;家电数码、通信器材和手机电脑的清洗、维修、换新服务订单量增长三成左右。
春节期间,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珠宝首饰、服装、通信器材、家电数码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8%、.1%、39.0%和29.9%,部分电商平台健身器材销售同比增长49%。厦门等地鲜花销售量比去年增长30%以上。大型支付机构监测零售商户销售额同比增长76.5%。河南、天津、贵州、宁夏、四川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8%、64%、43%、23%和20%。辽宁、吉林、浙江等地重点监测企业通信器材、高端日用品、汽车类商品销售实现成倍增长。据有关机构监测,全国10个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日均客流量同比增幅超%,达到年春节同期86%的水平。
“一票难求”,新场景过年激活文化消费
大年初一,最火爆的文化消费当属看电影了。今年不需要串亲戚拜年的人们纷纷选择来到电影院观看春节档电影。与往年不同的是,往年春节假期的最后两天,影院上座率会明显下降,而今年的电影院呈现出持续性“一票难求”的特点。
大年初六下午,记者浏览了多家电影院的售票平台发现,热门电影如《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依然全部“满座”,只有部分午夜场还可预订。不少消费者表示,自己春节期间想去看场电影的心愿,抢了好几天的票才实现。
多部国产电影上映,引爆春节电影市场。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截至2月16日,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已经突破亿元。持续火爆的观影热背后,是不断攀升的票房收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6日20点56分,春节档电影(含预售)总票房突破70亿元,继续刷新纪录。
火爆的不仅仅是电影市场,就地过年激活文化消费。云赛事、云旅游、云花市等线上文化活动,丰富了百姓的假日休闲需求。春节期间,一些城市的旅游景点人流火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各景点、公园、室内展馆需线上实名预约,分时段游览。不少游客反映入园门票同电影票一样,也是每天守在手机前定时抢票。
就地过年带火本地游、周边游、短途自驾游,各地公园、景区、电影院、滑雪场等休闲娱乐场所客流量明显增长,城市郊区度假酒店、民宿等预订火爆。有关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北京延庆、密云、怀柔等郊区住宿消费额同比增长3倍以上,上海崇明、青浦、嘉定等郊区住宿消费额增长2倍以上。
传统文化消费依然吸引力十足。春节期间的北京王府井大街火树银花,位于工美大厦一层的冬奥特许商品销售处,琳琅满目的金属制品、徽章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五光十色的街景车上,憨态可掬的兔爷身披甲胄,气势威武;五彩的风车迎风转动,发出“吱吱”的响声;拉洋片、吹糖人等传统文化吸引着孩子们驻足。
今年春节,大城市著名商圈的书店也成为热门打卡地。北京王府井书店春节期间首次尝试在一层设置24小时不打烊区域。隆福寺商圈的三联书店在春节前专门引进了部分新书。春节假期期间,书店靠窗的阅读区常常满座,人们在书香中度过了祥和的春节假期。
春节文化消费市场的火热,显示居民对高品质文旅产品需求旺盛,也必将推动文化消费升级提质,让文化盛宴更多嵌入国民大众的日常生活。
释放潜能,“开门红”后如何保持“牛气冲天”
春节消费实现“开门红”,反映了我国促进消费有很大潜力,扩内需有广阔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势,国内大循环畅通高效。
牛年消费在“开门红”后如何保持“牛气冲天”?
“虽然今年消费市场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但总体看消费市场发展具备许多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特别是随着各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持续落地见效,供需适配性进一步增强,预计今年的消费市场总体将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指出。
游客游览浙江省湖州市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陆一平摄/光明图片
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54.3%,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更为重要的是,在消费市场稳步复苏过程中,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亮点和新趋势。新型消费快速发展,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快速发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增长14.8%,电商直播超万场,连续8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
牛年春节留下丰满和幸福记忆的同时,也让中国消费的牛气行情有了良好开局。
据介绍,今年我国将多措并举促消费,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畅通内外循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深化汽车流通放管服改革,鼓励开展汽车下乡和汽车、家电、家具以旧换新。拓展服务消费,加快发展社区生活服务,推进餐饮业恢复发展,促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支持传统商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提升消费体验。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完善新型消费发展环境,健全相关规范标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我国将扩大城市消费,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高质量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中高端消费载体,让城市生活更有品质;以扩大县域乡镇消费为抓手带动农村消费,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商贸企业下沉渠道,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快补齐冷链物流短板,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年,我们将顺势而为、顺势加力,解决好消费新亮点、新趋势发展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让消费市场发展得更好。”朱小良强调。
今年春节买了些什么
春联、福字、窗花、糖果、酒水、肉类,都是过年采购清单上的“常客”。今年,为让就地过年的人们能够享受一个同样温暖的春节,有的企业提供年夜饭和红包福利,有的地方发放消费券。今年过年,你都买了哪些东西?线上买的还是线下买的?一起来聊聊吧。
快乐上线:
年货不应景,买了一些日常实用品质又高的心中好。
青橘子77:
线上线下都有,福字、利口酒、车厘子、草莓、巧克力、瓜子、鸭脖,年夜饭的各种肉类蔬菜,还有拼图、书架、新的厨具。
合乐和乐:
干果、水果、蔬菜、瑞士卷、糖果、电影票,抽了盲盒,还点了几次外卖。
福顺小子:
年前网上买了很多东西,这几天还有二三十个快递在路上。
(董蓓整理)
《光明日报》(年02月20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