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照片80年代西安的市井生活,卖凉皮的小 [复制链接]

1#

古都西安从来都不缺少生活气息,在这座十三朝古都里生活的人们是幸运的,他们享受着古老城市留给他们的文化底蕴,这种底蕴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渗入到每个西安百姓的生活中,形成了西安人特有的生活习俗。

这是一组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照片,记录了西安的市井生活,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组老照片,感受上世纪80年代西安的生活魅力,掀开你尘封的记忆。

年,西安街头卖小吃的摊贩。西安人以面食为主,这种饮食习惯传承了几千年,所以西安的面食花样非常丰富,若问西安人:“你最喜欢吃什么面食?”可能绝大部分西安人都会回答:凉皮!

照片中的这种小摊在上世纪80年代的西安很常见,这种小吃摊是用木头打造的,在大框架上面镶上三面玻璃,卖小吃的人在玻璃柜台后面操作,从前面的玻璃可以看到里面摆放的美食,既干净又卫生。

照片中的这个小吃摊明显卖的就是凉皮。柜子的左边放着好几碗已经做好的凉皮,右边大碗里是各种拌料,凉皮的口味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来调制。炎热的夏天,吃上一碗正宗的西安凉皮是无比舒畅的享受。

年,西安街边的蝴蝶牌手表广告牌。上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表也从之前只有有钱人才能消费得起的奢侈品,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上世纪80年代,结婚的三大件分别是: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由于80年代人们对手表的需求量骤然增加,各地的轻工业局看准时机,纷纷引进手表制作技术开办手表厂。当时在西安最有名的手表厂非国营红旗手表厂莫属,这家手表厂生产的蝴蝶牌手表款式新颖,深受人们喜爱。蝴蝶牌手表虽然算不上什么驰名品牌,但是当年在西北地区也还是比较有名的手表品牌,许多人都购买过这个牌子的手表。

年,西安街头推着童车的老大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对照片中的这款竹制的童车应该并不陌生吧?那时候,这种材质和造型的童车遍布全国,这种童车的主材料是竹子,竹子的柔韧性好,童车结实轻便,深受家长所喜爱,许多70后和80后的童年都是在这种童车里度过的。

照片中的老大爷大概50岁左右的年纪,童车里推着的是他的孙子。面对摄影师的镜头,这位大爷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脸都笑出了褶子,这种笑是从内心发出的。

年,西安一家国营蔬菜副产品商场。街边有许多推三轮车卖菜的个体小商贩,街面上的行人来来往往。

路边摆摊卖菜的情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是很少见,因为80年代之前我国副食品实行的是计划供应,那时候农民生产出来的菜都要交到国营商店去售卖。自从市场经济实施之后,许多城市的无业青年和城郊的农民都推着三轮车走上街头卖菜,他们靠卖菜赚来的钱维持自己的生活。当然这些进城卖菜的农民或小商贩也为丰富城市的人们的菜篮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年,西安街边卖汽水和茶水的老爷爷。这种卖水的小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西安随处可见,它不仅增加了摊主的收入,还方便了市民。这种卖茶水的小摊之所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能够繁荣起来,主要原因是当时还没有瓶装水售卖。西安是一个旅游城市,每年都有许多外地人到西安旅游,游客口渴了自然要找水喝,而这些路边的卖汽水和茶水的小摊贩则为游客提供了方便。

大爷桌子上摆着汽水和茶水,这些汽水和茶水其实都是自制的。瓶子里装的大概率是橘子汽水,这种橘子汽水一般是用香精加水调制而成的,如果糖精放得多一点,可能味道要甜一些,如果糖精放得少,则平淡无味。桌子上的茶杯里是自己沏的茶叶,这种茶水售价很便宜,一般2~5分钱一杯。

年,西安街头拉板车的大爷。从照片上可以看到,这辆板车上已经装满了货物,货物的高度已经达到了两米以上。穿绿衣服的大爷在前面拉车,他的肩膀上挂着一个挂带,他双手扶正车把,肩膀和双手同时使劲,用力地拉车;板车的后面还有一位男子在推车,板车的轮胎都已经压瘪了,从两人的姿势上可以断定,这一车货物很重。

年冬天的西安西大街。以当时西安的行人和车流量来衡量,西大街的路面已经相当宽阔了。街面上并没有太多的机动车,大部分都是骑自行车的市民。

上世纪80年代西安几乎还没有私家车,路面上跑的大部分都是公车或公交车,所以西安的交通压力并不大,几乎没有堵车情况发生。只不过是早晚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骑自行车的市民比较多,会造成短暂的交通拥堵。

年冬天,西安的某广场上围观的群众。由于这张照片没有拍摄到人们到底在围观什么,所以笔者也不敢臆测。但是,从人们都要伸长脖子往里边看的情况来判断,里边肯定是有什么稀奇的东西。

这张照片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照片中间那个小孩子戴的那顶毛线帽子,我小时候也有一顶这样的毛线帽子,这种帽子的毛很多,扎脖子,但是很保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