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值得珍藏长沙人的这份记忆,长达6米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费用大概多少 https://m.39.net/disease/a_5419382.html
01:17

影展现场,两名年轻人模仿年5月4日长沙市青少年宫青春美博览会上一对穿牛仔裤的年轻男女的动作。

6米长卷,40年长沙光景

文/罗杰科陈焕明

年12月16日,《星城巨变》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闻摄影作品展在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规划展示馆拉开帷幕,影展现场、掌上长沙H5杂志、《长沙3分钟》视频短片同步上线。现场并置的40个《长沙晚报》历史版面,犹如一条时光隧道,让观看者在影像中穿越时空,领略百变长沙的四十年风云巨变。

一张照片就是一幅凝结的历史画面,也是反映时代变迁的一扇窗口。改革开放40年来,《长沙晚报》一路见证着、记录着、参与着,一代代晚报记者用自己手中的笔尖和镜头,持续着……

12月17日,《长沙晚报》推出国内首个总长达6米的两个8连版长卷《星城巨变——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影像志》特刊,浓缩我们深爱着的这座城市的四十载光景,为那些为通往向往生活而努力的你们、我们烙下印记。铜版纸印刷的6米特刊长卷珍藏版,惊艳了现场参加启动仪式的嘉宾、摄影师和市民。

滨江文化园广场上放置的年到年的长沙晚报版面,吸引了众多观众。

改革开放40年是长沙城市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40年,也是《长沙晚报》见证、记录、参与长沙城市建设发展的40年。

年4月25日,《长沙晚报》的前身《长沙日报》刊登了第一幅长沙的新闻照片,内容是当时修建烈士公园的建设者为迎接五一劳动节加班加点铺装麻石的场景。从那时起,《长沙晚报》便开启了定格城市发展巨变,收录身边美好时光的影像传奇。

40年来,长沙晚报游振鑫、余文达、邹曙明、钟友援、余志雄等一代代摄影记者,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长沙前进发展的步伐,用影像来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点滴变化。

提前出炉铜版纸印刷的6米特刊长卷珍藏版,惊艳了现场参加启动仪式的嘉宾、摄影师和市民。

此次参展的新闻摄影作品是从长沙晚报数万幅历史资料图片库中,历时数月遴选出来的近百幅最能代表长沙城市巨变的新旧对比照,从城市建设、城市地标、衣食住行等方面,集中反映长沙改革开放4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展现长沙市民生活的“幸福升级”。

“”“”……昨日的滨江文化园广场内,40个年份的立体数字,搭配当年《长沙晚报》具有代表性的头版巨幅照片,铺展出闪光的奋斗足迹,引得市民纷纷找到自己出生那一年的报纸合影留念。“每一张照片都是我们曾经的记忆,都让人感动和震撼!”市民苏先生感慨地说。

近名市民在《星城巨变》影展现场观展。

新闻报道作品是记录一座城市成长变迁最好的历史资料,深藏着一代代长沙人的共同记忆。改革开放40年,长沙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间,长沙建成区面积由53.04平方公里增加到.8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长大7倍;长沙的“第一高楼”从高63米的长沙火车站,数易其手,到今天“定格”在高米的长沙国金中心,长沙过江通道从橘子洲大桥“一枝独秀”,发展到今天桥梁、隧道、地铁“十龙过江”……

在长沙规划展示馆多功能展厅内,灯光投射处,一幅幅新闻摄影作品吸引着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家住北辰三角洲的李秀英带着刚满6岁的孙子前来观展,她告诉记者,从照片里看到40年来长沙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湘江上的桥梁越来越多,还建了许多休闲公园、健身广场等,市民的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以前这里是一片工厂,现在已经变成一片住宅小区,还有‘三馆一厅’成为了长沙的地标建筑。”李秀英指着两张新河三角洲的对比照对记者说。

一名观众正在翻拍年的长沙中山路百货商店的照片。

改革开放40年,长沙晚报先后组织了多次大型航拍活动,留下了一大批长沙城市发展的影像资料。时代在发展,城市在进步,摄影师手中的器材从双镜头反光相机、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再到无人机、全景相机,从手工暗房到高速存储卡,感光度从提升到惊人的10万+,摄影记者的工作方式也发生着当年不可想象的变化。

作为城市建设者,来自中铁隧道局集团的魏利告诉记者,他曾参与建设浏阳河隧道、营盘路隧道、南湖路隧道、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江隧道等,在展出的新闻摄影作品中,有不少项目他都曾参与其中,感觉特别自豪。

“这几年长沙变化非常大,我年刚来长沙时,梅溪湖还是一片农田,现在那里已成为长沙一张闪亮名片。”魏利说。

影展现场,众多市民在新老照片搭起的时光长廊中领略四十年来长沙城市建设、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还记得过去的五一路是什么样子吗?想知道长沙火车站最初的模样吗?40年来,长沙人的日常生活有多大变化?……在邹曙明的镜头里,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很多长沙的第一次。

“我们这批摄影人跟着改革开放一起成长,很荣幸成为长沙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证者、记录者和参与者。”回顾自己的摄影生涯,71岁的邹曙明感慨万千。

年1月,邹曙明调入长沙晚报社任摄影记者,从此开始了他长达近50年的摄影生涯。“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都开始萌动,尤其像长沙这样的省会城市变化很大。”邹曙明告诉记者,当时的拍照模式大都是平面拍摄,视野相对较窄。

年,长沙晚报社首创的《高空看长沙》系列摄影专题报道面世,摄影记者乘坐军用直升机从高空俯拍,记录长沙变化变迁。

记者了解到,在当时的湖南媒体界,高空航拍是第一次,不仅对拍摄设备有很高的要求,同时要求摄影师有很强的基本功。

“飞机上没有窗户,我们只能将直升机的机舱门拆了,用梯子拦住门进行拍摄。”邹曙明回忆,为了确保同行的三位摄影师的安全,他们每人身上拴着一根安全绳,绑在机舱座位上。

正是他们这种细致大胆的付出,才让照片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俯瞰橘子洲头、湘江一桥、长沙火车站广场、西湖渔场……这次航拍给年的长沙留下了很多珍贵的镜头,俯瞰长沙也成为湖南媒体界的第一次大胆尝试。在当时全国新闻工作的同行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和效仿。

本报摄影记者邹曙明在现场给长沙晚报小记者讲述拍摄心得。

从银盆岭大桥的奠基到黄花国际机场的施工,从五一广场的竣工到湘江一桥的验收……老摄影记者钟友援的照片以直观和细腻的方式描摹着长沙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细节。

“谈起我的摄影经历,要追溯到年了,那时我入伍在部队从事摄影工作。年,我转业后被借调到长沙火车新站建设工程指挥部负责工程建设摄影工作,年又调到长沙晚报担任摄影记者。”钟友援介绍,到长沙工作以后,正赶上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开启了他“长沙影像”的记录之旅。

“我参与了长沙的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科技、交通运输等诸多领域的拍摄,特别是与重点工程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钟友援告诉记者,包括银盆岭大桥、黄花国际机场、五一广场等重点工程的建设,从工程奠基、施工、验收、竣工、庆典剪彩等,他全程参与拍摄,都有成套的摄影作品。

每个摄影人对胶片都有特殊的情怀,就像对岁月的怀想。钟友援50年摄影生涯的“长沙影像”就存在书柜里。对钟友援来说,它们是自己的心血和宝贝,也是难忘的记忆。

本报摄影记者钟友援在现场分享他记录黄花国际机场的建设过程。

记者感言

纸媒是否能够永葆青春,在于是否能够保持持续创新。当摄影记者已经不具备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时间优势、也不具备门槛和技术优势后,全民影像时代里的摄影记者惟有在创新、专业、深度里下功夫,才能找到存在的理由和拓展的空间。

不管媒体形态如何变化,《长沙晚报》从来就没有乱过阵脚,而是苦炼内功,聚焦新闻主业,以创新来提升竞争力,不断增加版面的“宽度”,拓展报纸的“边界”,探索着纸媒的优化演进之路。

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源源不断的拍摄场景和素材;这张报纸,给予了我们所需要的培育和包容。作为一名摄影师,我们是幸运的,作为一名长沙晚报的摄影记者,我们是幸福的。

展出这些作品,由长沙晚报历史图片库逾万幅作品中遴选而出,整体而言,从艺术品质、纪实价值上来说,也许还没达到上乘的标准。但是,这些并不那么完美的照片,同样孜孜的描摹着一个个最地道、最长沙的澎湃心声和温情细节,最后它们也都将汇入记录大历史的影像洪流,不时的在时代潮涌中搅动起关乎长沙的层层涟漪。这,就是影像的魅力。

小编为你展示长达6米的连版长卷▼

请横屏观看《长沙晚报》推出的

国内首个总长达6米的两个8连版长卷

《星城巨变——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影像志》

寻找老照片里的你

如果您是这些老照片中的主角,或者是他们的家人、朋友,知道他们的近况,欢迎您向我们提供线索,和长沙晚报记者一起找到老照片上动人的面孔,对他们进行回访,讲述他们与这座城市之间的岁月故事!

提供线索方式:★拨打新闻热线★登录掌上长沙星城巨变专题页面或直接在文尾留言区留下联系方式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想一秒找到长沙晚报了解最新资讯?

soeasy!

找到我们,

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

猜你喜欢

“每一张照片都让人感动令人震撼”百幅经典展现“星城巨变”

40张照片看尽长沙40年“爆款”,长沙人的时光记忆都在其中

微视频丨3分钟,百变长沙

秒手绘改革开放40年大事

来源丨长沙晚报摄影部

编辑丨曾茜

值班主任丨黄慧莹

为长沙点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