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天,雪落在了橘子洲头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症状有那些 https://m.39.net/pf/a_4834283.html

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周年,湖南长沙迎来了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湘江橘子洲头也被冰雪覆盖,别有一番高远景致。毛泽东一生酷爱霜雪,“霜雪”也是其诗词中出现得最多的意象。在那些诗词中,“霜雪”意象以独特的艺术视觉和意境,为诗词增添了磅礴之气。

“今朝霜重东门路”:于凄清中壮别

年初冬,受党委派,毛泽东去广东参加国民党一大。此时,夫人杨开慧正在长沙“坐月子”,毛泽东只身离家,满怀别离的凄清,写下了《贺新郎·别友》:“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当时,毛泽东夫妇寓居在清水塘22号,即长沙市老市区的东门小吴门。天刚亮,寒霜遍地,残月斜照,毛泽东心情惆怅地作别生产不久的妻子。前不久,两人刚发生过小小的误会,没有解释清楚,如今又要匆匆远行,于是有了这首婉约悱恻、凄清中包含壮别情绪的词。

从“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到“寥廓江天万里霜”

同是深秋,年,毛泽东重游长沙橘子洲,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写下了《沁园春·长沙》:“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此时,毛泽东对国家未来已经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到年,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拓展,这时“万山红遍”已经变成了“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年重阳节,毛泽东作了《采桑子·重阳》。

不久前,红四军在闽西一带打了胜仗,攻克了上杭,战斗胜利鼓舞了红四军广大指战员,也使毛泽东感到兴奋,更加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心。在战地度过重阳节,毛泽东不免触景生情,深感岁月易逝。但这首词的思想深度,远非古人写重阳伤春怨秋、嗟贫叹老的基调可比。

“万木霜天红烂漫”:反“围剿”胜利的号角

这是《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首句,创作于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斗胜利之后。

年10月,红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全歼了进入包围圈的国民党军主力、张辉瓒第18师,俘获张辉瓒以下官兵余人。接着又乘胜追击逃跑的敌军另一路主力,歼其一半。两仗共歼敌余人,缴获步枪一万余支,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结束。

龙冈大捷,是毛泽东自年10月上井冈山之后三年多时间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近百次交战中,打得最理想、最完美、政治军事影响最大的一次战斗。在这首词中,毛泽东的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长空雁叫霜晨月”:艰难险阻的真实写照

长征途中,毛泽东在马背上一共创作了七首诗词,《忆秦娥·娄山关》是其中一首。娄山关在贵州遵义,雄踞大娄山脉最高峰,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遵义会议后,红军在娄山关经过半天激战,打败了强敌,乘胜重占遵义。

词的开头“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风劲、雁叫、寒霜、冷月,营造了一种沉郁、凄怆、艰险的气氛,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情。

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一个人处于极度考验,身心交瘁之时,当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的时候,居然还有诗兴来表达这样严峻的现实,恐怕谁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更喜岷山千里雪”:不可代替的长征符号

“更喜岷山千里雪”,是毛泽东率领红军指战员翻越夹金山的真实感受。《七律·长征》写于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历时一年多的长征,艰险至极,死里逃生,终于胜利在望。“更喜岷山千里雪”中的“喜”字、“雪”字,形象而凝练地表达了长征精神,成为不可替代的长征符号。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难以超越的神作

毛泽东是南方人,只见过下小雪,年初到达陕北,见到一个冰雪的世界,顿时心旷神怡,诗情奔涌,一首《沁园春·雪》应运而生。

词的开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幅壮丽阔大的冰雪图横空出世。接着,“长城”“大河”“银蛇”“蜡象”“红汝”“素裹”把冰雪写得多彩多姿,形象生动,同时以“雪”引出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毛泽东对雪反复吟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精神世界,以及一生为之追求的襟怀。

《沁园春·雪》气魄之大,人间少有。年10月,柳亚子在重庆向毛泽东索句时,见到这首词,相见恨晚,倾心佩服。

“飞雪迎春到”:风骨犹似雪中梅

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筹划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利用闲暇完成了《卜算子·咏梅》。当时,国内经济困难,国际形势也十分险恶:欧美封锁,苏联翻脸。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毛泽东为了表明态度和斗志,便酝酿写一首词。他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辞虽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於是有了一首風格截然不同的咏梅词。

这首词婉约、轻灵,托物言意。词的开头“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满怀激情、希望和信心,指出:虽然风雨将明媚的春天送走了,但是严冬飞舞的雪花又会把美好的春天迎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