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解读小说橘子回归线中的后现代共同体, [复制链接]

1#

现代主义思想强调自我的统一性、主权性和连贯性,后现代主义则强调多样性,尤其是差异性。当自我是在对差异的认识中而不是在相同中形成时,同一性就成了一个问题。

后现代社会的差异性在小说中主要体现在小说所构建起来的多元文化共同体,这是超越统一的共同体。

《橘子回归线》是一部后现代的、多重的、支离破碎的混合文本,其双曲线式情节与秩序、稳定和同质性背向而驰。山下凯伦在《橘子回归线》文本内部构建了一个典型的多元文化共同体,这也是后现代社会差异性的体现。

这部小说通过一群多元文化的人物观点,绘制了一幅多维的洛杉矶地图,这些人物体现了各种形式的后现代差异。

其中包括加布里埃尔,墨西哥裔报纸记者兼侦探,他最近在他祖先的土地墨西哥建了一座房子;他的日裔美籍女友百代在一家电视台工作;巴沃兹是非裔美国人也是自封的社会工作者,每天在洛杉矶的街道游荡。

拉斐拉和儿子索尔在与她的华裔丈夫鲍比分手后,回到家乡墨西哥做加布里埃尔的管家;曼扎纳是百代的祖父,也是无家可归的前外科医生,现在在高速公路立交桥上指挥交响乐;以及拉丁裔行为艺术家阿肯格尔是小说历史意识的化身。

在四十九个独白中,七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在嘈杂的声音中,清晰地表达了他们对洛杉矶的看法,与展开情节所需的7天时间相对应。这样多重的声音体现了后现代共同体的差异性,也正因为这些身份各异的流散群体成了后现代共同体的典型代表。

鲍比颠覆了国别界限分明的概念,并代表着全球化带来不断变化和混合的跨国身份的形成。

作为一个经由新加坡来到美国的华裔,一个越南难民,鲍比与亚洲的联系使他对稳定的种族身份产生了挑战。说展示了像鲍比这样的亚洲移民与墨西哥的关系:提华纳是他的家庭在美洲大陆的第一站,就像许多亚洲移民一样。

“说话就像一个住在韩国城的墨西哥人”,他调和了亚裔和拉丁裔的身份,从而成为一个典型的多种族新美国人。

跨国共同体在组成上有各种迁移、散居和混合的形式。他们的世界主义源于流动性,通过流动性,他们超越了地方,由此产生的文化混合产生了身份,这些身份不断在定义的过程中,这导致了混合文化。

虽然来自不同种族的他们彼此之间是有差异的,但通过作者的描述,在这种差异的背后又体现了其统一性。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共同体具有“色拉碗”与“熔炉”的双重特性,即由“拼盘”型的多元化到“文化的整合”。

鲍比何尝不是他们这样流散群体的缩影,少数族裔群体构成了多元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多元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生活习惯、饮食、语言等差异,而也就是这样的差异,形成了差异中的后现代共同体。

可以说生活在美国的流散者在后现代背景下实现了从多元文化走向文化融合,从而形成了一个共同体,即典型的后现代共同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