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白癜风患者 http://m.39.net/pf/a_10949039.html众所周知,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弘法四十九年,目的即为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因而说法只唯一佛乘。可是,有人会心生疑惑,既然佛只说了一乘教法,为何佛家还有八万四千法门之说呢?其实,这就如同登山,众人体质不同,有人适合走平缓的路,有人则偏好走陡峭的路。尽管沿途风光各不相同,但最终目的都是顶峰的“大乘佛果”。
不同的登山的路径,就对应着不同的修行法门,其中“供养”就属于极为方便的一门。严格来讲,供养属于菩萨六度中的布施,意在令众生克服贪心、悭吝,进而降伏“我执”。供养之物包括世间众多美好之物,譬如香、灯、花、果。很多在家学佛的人,都有在佛前上供水果的习惯,可是佛前供果,有三点“禁忌”,佛子不可不知!
其一,不执著于相。
在我看来,学佛首先要明佛理,供佛则要知其义。学佛是为了作佛,觉悟空性、无我,对世间虚幻不生执著。水果供佛是表法“因果”,暗含明因识果,断恶修善之意。初入佛门,在供养佛菩萨时,我们最易生执著,沉溺于哪种水果供佛功德最大等颠倒梦想之中。比如,很多地方习俗认为“梨”不能供养诸佛,因为它与“离”谐音,象征分别。但是专念一想,“离”为何不能表法离苦得乐呢?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供养诸佛,而不去执著佛及一切相,才是真正如理的法供养。所以,梨子可以供佛,橘子也可以供佛,如果一定要问哪一种最好,那么我要告诉你,都好也都不好。因为一切有相,皆是虚妄,不取一相,即名为佛。佛告诉我们放下,并不是让众生放下了对世间相的执著,转而去执著出世间的相。
其二,上供下施。
佛本无相,因心而观。诸佛是出世间的圣人,早已圆满成佛,又怎会贪恋世人的供养。所以,供佛的一切物品,并非给佛菩萨“享用”。佛是众生之师,教化众生解脱烦恼的法门,供佛时不必太过拘谨,担心所作所为不如法。
比如,曾有很多同参留言,提问供佛后的水果怎么处理,想取下来与家人分食,又害怕不如法。其实,以瓜果供佛,称为“上供”,在日常吃的水果当中,挑选新鲜清亮的即可。水果可以在早晨摆上香案,傍晚即可取下,以免久放腐坏,有碍庄严。取下的水果,可以自己食用,也可与人分享,当然也可以布施下三道众生,这被称作“下施”。上供下施,慈悲喜舍,功德无量。倘若任由瓜果腐烂,一则影响观瞻,再者亦是不知惜福的表现。
其三,一分恭敬,一分收获。
用水果供佛,除了能够庄严佛堂,营造肃穆清净的气氛,还是表达恭敬心的一种方式。切莫把供佛,当成是求回报,把供品当成与佛菩萨做交易的“筹码”。心中有佛,敬畏因果,自然会远离恶业,勤修善法,福报也就不求自得了,这才是佛法的加持力。
过去佛陀住世之时,曾与弟子一同外出游化,途经一座村庄,遇到了在路边玩耍的两位孩童。其中的一位幼童,眼见佛陀三十二相,庄严无比,心生敬仰,于是捧起了道旁的土,放进了佛的钵内作为供养。佛陀欢喜地接受,并为他摩顶授记,在我入灭后,你将为国王,尊崇佛法。阿难尊者不解,认为沙土并非食物,佛却说孩童以恭敬心供养,即便用大如须弥山那样的灯捻,多如无边海那样的灯油供佛,功德都不及孩童半分。佛陀命阿难将沙土带回精舍,铺在园内,而那位孩童,就是后来的阿育王。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为第一。佛前供养水果时,牢记这三点“禁忌”,如法供养,功德殊胜。愿众生法喜充满、六时吉祥。感恩阅读分享,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