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上火是很常见的,人们吃的羊肉、牛肉、辛辣食物多了,就会上火了。一说到“上火”,联想到的就是口腔溃疡、牙龈出血、嘴干舌燥、脸上长痘等诸多问题。可“上火”到底是指什么?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发物”,以为是医家的专业术语,实际上翻遍典籍也没有这个词,不过是民间的说法而已。“上火”也和它一样,纯属于民间的说法,并不存在于典籍之中,至于为何流传下来并且得到了传播,应该和江湖郎中或者术士有着关系。中国人刚开始并不信医,而是信术士、信鬼神,有问题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民间术士,或者和尚道士之类的。在不少落后的农村地区,依然如此。“上火”一说,多半是这些人士归纳出来的,后被一些江湖郎中借鉴,逐渐成为了人们所信奉的一个词汇。火有向上、红、黄、灼热等特点,而“上火”的表现基本都是和火的特征暗合。所谓的“上火”,也就是身体表现出火的特征而已。说是完全没有道理,也有失偏颇,就像发物一样,直到今天也有着借鉴意义。上火也是如此,这种根据民间经验归纳而总结出来的“现象”,似乎比“热证”等词汇更易被人所接受。时至今日,尽管我们知道了牙龈出血表现背后的具体原因,却依然会采用“上火”的调理方式,而且很有效果。既然了解了上火,吃橘子为什么会上火,也就很好解释了。火和热有关,性温的食材,会生内热,吃多了也就容易上火了。不巧的是橘肉恰恰性温,能助内热,多食热生,人就上火了。另外橘子味甘且酸,甘多伤脾气,酸多伤肝气,诸气乱了,内火也会滋生。吃多橘子的人,容易上火就不奇怪了。经过测定,橘子中的糖分含量特别多,摄入糖分多了,体内的热量会增多,脂肪含量将会增加。转化过程中,机体代谢失常,水分消耗也会增多,则会有干燥表现。干燥则易生火,机体也是如此。所以人在吃完过多橘子后,大便显得干燥难出,排便要费尽气力,这也是上火的表现之一。不过吃完橘子后,上火问题不大,造物主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一物降一物。橘子肉温会上火,用橘皮泡水喝便能清热化痰、清除内火。民间常说的陈皮,便是橘子皮晾干以后的产物。而在吃橘子时,连同橘络一起吃,也能降低橘子肉的温性,不易上火,所以也有橘络泡茶清内火的说法。总之,“上火”不算是专业的医家术语,却不代表它没有任何依据,在数年经验总结之下,也有着借鉴作用。至少民间所说的一些关于“上火”的理论,在实际运用中还是有着合理性的,其中吃橘子会上火就是典型。类似食物还有不少,荔枝、榴莲、坚果、狗肉、羊肉等皆是如此,也该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