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简爱艺术魅力的背后,是独具一格的哥特 [复制链接]

1#
文/橘子图/网络(侵删)引语:我们在看中世纪欧美由小说改编的电影时,经常会被其描述的黑暗、恐怖氛围所覆盖,甚至有时候在电影弹幕上会看到有人质疑:感觉像是在看鬼片!这个背景音乐太可怕了!这么黑不知道开灯吗?但其实研究过中世纪欧美文学和电影的人都知道,这是艺术上特殊的表现手法——哥特式风格。《简爱》就是一部典型的哥特风小说。《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年所写的一篇半自传体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贫苦卑微的下层女孩在生活的各种磨难中不断抗争抗争、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不甘屈辱、追求自由独立的女性形象。这部伟大的作品被多次翻拍成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影视作品,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高度认可。除了精彩的内容情节,也在于其哥特式的写作手法所营造出来的独特的阅读体验。本文将从哥特式小说的特点入手,以人物形象、环境氛围、故事情节为例,对小说《简爱》中的哥特式风格做一探究,旨在使读者能更深入的了解时代特征,体会哥特式手法对小说表现力的作用。一、时代潮流下应运而生的黑色浪漫主义——哥特式小说哥特式(Gothic)是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Gothic意为野蛮,因此哥特风多以恐惧、黑暗、孤独、绝望为艺术表现的主题,以黑夜、诅咒、超自然、古堡、死亡、颓废等为标志性元素,并以此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神圣与邪恶、痛苦和清醒、亦或是希望和绝望。哥特式小说体裁,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属于英语文学派别。我们熟知的一些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习惯用次手法,比如说狄更斯以及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等。哥特式小说多侧重用现实主义表现浪漫主义,因其特有的黑暗和恐怖因素,也有批评家将其称为黑色浪漫主义。哥特式小说的典型特点便是通过一些惊悚的场景和环境渲染营造你恐怖心悸的故事情节,突出人物的嘶吼、绝望背后人性的升华或堕落。小说《简爱》中,处处体现着这些光怪陆离的哥特式元素。比如,简爱小时候常被舅妈关进的红屋子,桑菲尔德庄园哥特式的建筑及室内装饰,罗切斯特请来扮演试探简爱的吉普赛算命女人,桑菲尔德阁楼上的疯女人……可以说字里行间,笔过之处,处处都留渗透着让人不寒而栗但又欲罢不能的哥特式风格。夏洛蒂勃朗特用这样一些恐怖诡异的元素,将读者深深地带入了一种地狱般让人窒息的环境中去,但也是因为如此,更能去凸显时代对于人性的压迫,也更体现出主人公简爱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步超脱,冲破层层黑暗,让自己重生,让他们重生。简爱就好似一个光明的女侠客,在这重重障碍中披荆斩棘,最终到达心中的乐土。二、《简爱》的独特魅力存在于别具一格的黑色浪漫之中《简爱》这部小说中,典型的哥特式风格渗透在小说的各个方面。这本小说通过对贫穷弱小的简爱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的叙述,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小说中配合主人公的奋斗而生的哥特元素源源不断,在很大程度上给读者制造出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感受。(一)魔鬼与天使同在,正如黑暗与光明并存在《简爱》中有两个非常典型的哥特式人物,他们往往会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1.贵族中一边沉沦一边挣扎的恶棍英雄哥特风有一个关键词是恶,小说中桑菲尔德庄园的男主人罗彻斯特就是这样一个哥特式的恶棍英雄。小说中有多处正面或者侧面的刻画。首先在他的出场方式上,在路上与简爱相撞,摔下了马便大声责怪简爱惊了他的马,之后扬长而去。在最开始与简爱的交谈中也习惯了吩咐下人一样的命令的语气。除此之外,勃朗特在罗彻斯特的外形塑造上也采用了哥特式人物特点,他中等身材、胸膛宽阔、脸黑黑的、五官严厉。眼睛和皱着的眉头看上去好像愠怒……这样的人立刻会给读者留下一个严厉可怕的感觉。家里的管家对他的评价亦是行为古怪多变,心情阴郁易怒,这样的暴怒无常像极了人们心中的魔鬼样子。他在父亲的安排下,与不喜欢的伯莎成婚,最后得到了伯莎家族的不少财产,但他不爱伯莎,伯莎在结婚后没多久就被关进了阁楼,而罗切斯特也会堂而皇之的以伯莎的疯癫为借口要与简爱成婚,在小说的结局,他又因为拯救疯女人伯莎导致自己双眼失明,所以罗彻斯特的形象便是典型的哥特风中人性在魔鬼和天使中徘徊的角色。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罗彻斯特这样一个恶棍英雄像极了生活中的很多人。一边是受害者,一边也做着被害者。好像猛然一看,读者会感觉罗切斯特真是个受害者,妻子是疯子又不能离婚,导致简爱离开,但是我在想,伯莎的疯癫加重又和罗切斯特有多少关系呢?如果说罗切斯特是不幸的,那伯莎呢?2.阁楼里的疯女人——哥特式反派角色在整部小说之中,伯莎就好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几乎没有正面镜头,甚至没有一句正经完整的台词,也仅仅只出现了几个侧面镜头,但是这个人物却也正是罗切斯特和简爱之间最大的阻碍,同时也是小说情节的关键转折点。这个疯女人伯莎的身上更是体现出了浓浓的哥特式风格。伯莎是罗切斯特的妻子,家族遗传的疯病增加了她的悲剧性。与罗切斯特成婚本就没有真爱可言,结婚以后因为种种原因病情加重,就被关进了桑菲尔德庄园的阁楼,只有一个仆人照看,再无外人靠近。曾经偷跑出来,偷走简爱的婚纱头纱,又差点烧死熟睡中的罗切斯特,还咬伤了去看她的哥哥梅森,最后终于引火烧了庄园得以解脱。夏洛蒂勃朗特似乎想要将哥特风所有的因素都施加于伯莎身上:疯狂、恐怖、黑暗、挣扎、绝望……这样一个人物,大概就是魔鬼的化身了。午夜的尖叫声叫人毛骨悚然,疯狂的举动让人害怕。但仔细想想,这样一个疯癫式的人物身上又背了多少故事呢?她疯狂的举动越看越像是发泄,她的不幸来自于罗切斯特,来自于当时的社会。(二)神秘浪漫又黑暗恐怖的哥特式气氛是《简爱》的独特魅力除了典型的哥特式人物形象塑造,夏洛蒂勃朗特在环境氛围的营造上也格外的用心。从整体建筑到室内的装饰,以及每一次人物出场时的环境语言,都是在配合着故事情节而安排,为读者营造者一个个独特的感觉冲击。1.踩着云雾的相遇营造了浓浓的神秘浪漫色彩在小说中,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把罗切斯特和简爱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安排在了室外,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文中提到有着明亮月光和薄雾的冬夜。这个场景我专程去看了几部电影的表现方式,当时正是太阳渐落,月亮微升之时,简爱在寄信回来的路上,隔着浪漫的薄雾,听到哒哒的马蹄声,还以为碰到了鬼怪。在薄雾中简爱惊了罗切斯特的马从而有了第一次对话。这样神秘而浪漫的环境,充斥着浓浓的哥特式色彩。除了这里的哥特式神秘浪漫色彩外,简爱小时候被关的小红屋,桑菲尔德庄园黑暗压抑的屋内环境,又是一种恐怖氛围的营造。小红屋里,简爱的舅舅就曾在此去世,桑菲尔德庄园的建筑本身就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屋内陈设压抑,加上晚上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让人不寒而栗。2.超自然现象预示着救赎途中不可避免的阻力还有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在桑菲尔德庄园,罗切斯特和简爱终于跳出掩藏,心中的爱呼之欲出的那一刻,周围的环境便开始很应景的有了变化,当两人终于紧紧的抱在一起时,突然间,一道闪电从天而降,将身后的大树劈成了两半,这预示着之后两人感情的变化出现。以现代人的目光来看,这样的事情简直是天方夜谭,如今的恋爱环境如此的不纯洁,也没有见哪一对背叛爱情的男男女女会被这种强大的自然威力所惩罚,反倒是优哉游哉,其乐融融。但奇怪的是,这样的超自然场景安排在此处,并未让人觉得不妥,相反更是显得如此应景,读者乐于去接受这种突如而至的惊心动魄。其实,虽然我们在阅读时,可能并不懂什么哥特式风格,但在作者整片铺垫的神秘氛围中,早已给人潜移默化的暗示,将读者带进了氛围之中,因此,我们心里不会排斥这种突然而至的厄运,反倒会觉得多的一些为主人公揪心的情节,多了额外的思考,这也是哥特式风格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作品背后作者的用心。(三)来自底层的爱情救赎——独特的哥特式小说情节《简爱》这部小说在写作风格及故事情节上,也涵盖了哥特式元素。故事情节设置上,有很多离奇的成分。主人公的巧遇,罗彻斯特离奇的家族故事以及阁楼上神秘笑声,这些都体现着情节的吸引力,也预示着这条自由之路注定不会平凡。同时,在故事内容设置上,表现出18世界典型的哥特式小说风格:男主人公出身贵族,形象高大,地位崇高,多金,风流潇洒,神秘莫测,但是粗狂的外表下又藏着不为人知的大秘密,他一边放浪形骸,一边等着一位柔情的女主人公来解救。往往这个女主人公又是出身贫寒,但却又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善良而独立,最终她会一步步入侵男主,拯救他孤独的灵魂,最后必然经过重重阻碍,以真爱的方式相结合。后来,类似于此类的电视剧情节也颇多,但现代版的灰姑娘上位、王子变青蛙类的剧情,虽对18世纪末期的哥特式故事情节有高度的模仿性,但却是让人过眼即忘。我想,大概这样的哥特式情节也需要特定时代的陪衬和渲染下才会绽放独特光彩的吧,而哥特式情节也必须伴随着诸如上述内容中其他哥特式元素,才会更深的触及人的心灵,而经久不衰吧,比如《简爱》,在故事情节的背后,更是对时代的折射和映衬。三、结语纵观整部作品,《简爱》的哥特式风格一览无余。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形象,再到建筑环境,无不凸显着神秘、黑暗、恐怖的气氛。小说以简爱的人生导向为线索,体现了简爱的两大人生追求:独立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对更高精神境界的探索,在这两个方向指引下,她必然要实现从物质贫乏到精神富有的超越。以中世纪小说的特点,主人公必然会在实现自我救赎的同时又救赎他人,那么,这些哥特式元素的存在就为其英雄式的救赎之路提供了可能性,这些元素时刻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使整部作品展示出别具一格的魅力,从此在中外文坛中历久弥新,经久不衰。(本文完)更多精彩内容,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