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鲁迅先生在评价他笔下的祥林嫂时,正是用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八个字,其实这八个字又何尝只是在说祥林嫂呢?在被传统封建思想通知了几千年的男权社会里,对于女性的压迫又岂止是只有祥林嫂这一个人。著名作家琦君以一段真实的经历,记录了一段发生在上个世纪,围绕着容氏家族中爱情和生子而发生的纠葛。而对于这一场纠葛的主要发起人荣家大妈美菱,对于她的遭遇,只能说正是应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个评语上。荣家大妈美菱是一个善良的太太,因为和荣家大老爷荣耀华结婚三十载,却没有孕育一个孩子的缘故,自认为是自己的错的她,将为容大老爷生一个孩子的事情,当做了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她生不出孩子,而导致容大老爷在上海纳了一个美艳的女子于嫣红作为二姨太,这让早已经年华不再的荣家大妈美菱,产生了一种自己深爱的丈夫被人抢走了的感觉。而生来受到传统的女德思想的影响,大妈美菱并不认为是大老爷的错,只是一味的责怪自己。当她在一次佃户纠纷中看到了佃户女儿秀禾时,这个极度相似于自己年轻时期的女孩,让大妈美菱产生了一个荒唐的念头,她想让秀禾代替自己,给大老爷孕育一个孩子,这样也算对得起荣家的先祖。当荣家大妈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秀禾身上时,也就代表了这场荒诞戏码的开始。美菱大妈的不幸就在于,她从来没有认识到自己婚姻中的不幸到底是因为什么,她的确是善良的,便是后来找到真爱的秀禾,都心甘情愿为了大妈而生育一个大老爷的孩子。可她的善良并没有让她的婚姻有什么改变,年轻的时候,她和容大老爷也是自由恋爱,因为家族中的强烈反对,他们也曾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可这种感情在一日复一日中,因为没有孩子,而逐渐消磨掉了。容大老爷忘了从前许下的誓言,他将大妈安置在乡下的橘园中,而自己却在上海另外成家了,只是每年橘子收获的时候,会回来片刻。在这样的孤独和寂寞中,荣家大妈生命的仅有的希望,就是了却了自己没有孩子的心结,因为她把所有的悲惨和不幸,都归结到了没有孩子上面。作者琦君的这本小说篇数并不多,不过几十页的纸张上面,却记载着一个家庭里面的各种复杂情感,尤其是对于荣家大妈美菱的刻画,最为浓重的一幕就是她对于大老爷的那种深爱。但这种爱又显得太过于卑微了,因为她的这种爱,可以称为是“大爱无疆”,也可以说成是“愚忠”。因此在她的身上,刻有很深的属于那个时代里面的印记。但是也是因为她的这种爱,引发了一段无比纠缠的感情,秀禾和大老爷之间没有爱情,却和大老爷的堂弟荣耀辉产生了情愫。所有的事情都因为这一场纳妾生子的事情而搅乱了安排。荣家大妈的行为是这个悲剧故事的引发者,这是让人最愤怒的,面对大老爷的变心,她只是一味的苛待自己,这又是极度可悲的。很难去定义一个可怜的人背后的可恨之处,当人们怜惜于他们不幸的遭遇时,又十分膈应于她在可怜之下制造出来的可恨行为。这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情绪,于是当它们融合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就让我们难以去分辨其中真正的情绪了。对于荣家大妈的行为,是很让人愤怒的,但这种愤怒中又夹杂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但凡有另外的办法,想来荣家大妈也不会想出这种行为吧,只是她太过于爱荣家大老爷了,因为爱,于是她变得卑微,而在卑微之余,留给她的只有满心的绝望和偏执。即便是在如今这个时代,即使是没有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对于这个社会来说,女性在很多时候和男性是不平等的,因为不平等,所以在关于婚姻方面,就容易受到爱情和婚姻的伤害。我们看书的人,之所以对荣家大妈有如此强烈的感情,就是因为我们不仅是在看一个故事里面的人物,也是在透过故事,看到了背后的我们自己。我们悲哀故事里面的人,也在悲哀自己的人生,我们在愤怒别人的行为,也在愤怒自己的举动。所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仅是在说故事里面的荣家大妈,也是在说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