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出自《黄帝内经》,原文是“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大概意思就是药物都是用来攻击去除疾病的,保护身体健康的则是五谷,五畜之肉滋养身体,五果五菜则是起到辅助补充作用。
黄帝内经中在饮食上把五谷排在第一位,是因为中医认为肾是人的先天之本,而脾胃则是后天之本,而五谷入脾经。脾主肌肉,脾健肌肉才会强劲丰满有弹性。
主食不可少、常吃杂粮好
五谷杂粮都是植物的种子,种子浓缩了植物的精华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吃主食的时候,不仅吃了各种营养物质,还吃粮食的“阳气”。五谷播种在土地里能生长发芽,而脾胃在五行中属土,人体所摄入的五谷,通过脾胃以养身体人才能生生不息。
五谷杂粮属性大多都是性平、味甘的特点,多归脾经、胃经和肾经,这些性味归经特点也决定了其养脾胃的功能。谷气皆入胃、散精于脾、脾气散精、输布五脏。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不吃主食,水谷精微无从摄取,气血无从生化,后天之本亏耗,导致气血不足,脾胃虚弱。
长期不吃主食的话,脾气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反映到皮肤上就是面黄肌肉、面色无华,而脾气虚弱到一定程度,后天之本没了,人的免疫力也会急剧下降,所有你能想到的大病,都可能找上门来。因此,五谷杂粮等主食是最基本的营养,既可以补养人体元阳之气,又可以补益后天之本脾胃,绝对不可以不吃主食。
水果适量好、根据体质吃
五果本指枣、李、杏、栗、桃,现在就是指各种水果和干果。部分水果和干果具有补益心肾脾胃和润肺润肠之功,适当吃一点对身体有好处。中医认为水果有寒热温凉等不同属性,一般可以分为寒凉、温热、甘平三大类,需要根据不同体质选择合适的水果。
大部分老年人体质虚寒,进食偏于寒凉的水果容易导致胃部不适。中医认为过食寒凉水果易伤脾胃,导致胃失和降,脾失健运,寒湿内生,阳气受困,加重运化不利。建议此类人群食用温热、甘平性的水果如苹果、木瓜、橘子、桃等。
热性体质的人如食用了热性的水果,容易导致胃肠积热,火胜伤津,进而出现一系列“上火”的症状,如面部生疮、口干、大便干结等。建议此类人群食用凉性的水果如梨、柚子等。不管是寒凉还是温热性味的水果都不应过量,更不能代替主食,宜饭后食用。
肉类少一点、健康多一点
日常生活饮食中,肉类少吃一点,尽量吃红肉(瘦肉)少吃白肉(肥肉)。因为肉类无膳食纤维,不好消化会加重肠道的消化负担,增加患上消化道疾病的几率。肉里面含有的胆固醇含量会很高,平时吃肉多会使得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增加。肉类里面含有的脂肪成分会比较的多,人吃肉多的话会摄入到大量的脂肪,导致脂肪堆积的现象,从而产生肥胖的体质,容易引起高血压或者是高血脂的出现。
不管是五谷还是水果,或是肉类蔬菜,不能有所偏食。要做到荤素搭配,合理饮食,饥饱有度,才能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保养身体要顺应四时阴阳之变化,调养心神,不管是吃饭还是吃水果,要做到合理均衡,饮食有节,不可偏食,不宜过量,寒温适中,五味不过,顺应自然规律吃时令果蔬,才能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